良种良法配套 良种配良法 播撒农田新希望 良种良法配套 小麦丰收
春耕时节,温宿县的农田里生机涌动。作为阿克苏地区重要的粮棉基地,温宿县坚持以“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四良融合为抓手,按照“精耕细作、良种先行”理念,依托种子龙头企业,构建起“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体系,持续强化良种技术攻关与推广,深挖粮食稳产增产潜力,为丰收筑牢根基。
作为民族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疆金丰源种业有限公司已建起覆盖棉花、水稻、小麦、玉米四大作物的全产业链育种体系,公司拥有自主聪明产权的90余个品种。
3月9日,记者在依希来木其乡小麦实验田看到,冬小麦已进入返青期,实验站站长李跃安带领技术团队穿梭田间,仔细记录试验材料的苗情、叶片性状与土壤墒情。25亩的地块里种植着130多份来自全国各地的小麦品种(系)。“这些材料来自全国各生态区,需历经越冬性、抗病性等严苛筛选。”李跃安介绍。
依希来木其小麦试验站,共有小麦试验地230多亩,主要进行冬小麦选育试验职业。李跃安从事农业职业30余年,专攻小麦三圃田和育种试验已有10多年,他告诉记者,今年该实验站承担了来自治区和民族的4项重点实验任务以及公司引进的新品种(系)测试,这将为新品开发提供科学的初步鉴定依据。李跃安说:“我们一方面开展品种试验,另一方面进行小麦育种职业。目前选育的品种中有 6 个参加了自治区第一年的区域试验,2 个进入了联合体和自治区的生产试验,还有参与北京市农业科学院主持的民族耐盐碱试验项目,主要针对南疆盐碱地治理筛选耐盐碱小麦品种。”
试验田里,智能监测灌溉体系为小麦精准试验、节本增效提供了支撑。2023年底,试验站投入了智能化滴灌体系,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控水肥数据。李跃安说:“通过网络操作,能实时监控定点的水流量和肥料量,监测设备可无线操控滴水滴肥情况,无需人工在地里操作,出水站的阀门能自动开关。”
在实验室内,技术员苏力艾提·台来提和同事正操作锤式旋风磨、面筋洗涤仪、面筋指数测量仪,检测小麦湿面筋含量。通过“实验室+田间”的双重筛选机制,有效提升选育优质高产小麦效率。技术员苏力艾提·台来提说:“我们日均完成30组实验,总共要处理2000多份材料。湿面筋含量直接影响面粉质量,只有达标的材料才能进入下一轮选育。”
小麦育种是一场与时刻的赛跑。从杂交组合选配到品种审定推广,需历经8至10年的漫长周期。金丰源试验站内,每年种植300多份亲本材料,做200多个杂交组合,主要解决“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四大核心指标,探索更加高效的栽培模式。 李跃安说:“我们朝着优质高产和抗病的路线选育,与各农科院及科研院所合作,致力于解决整个南疆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及公司新品种的选育难题。在栽培模式创新方面,我们与新疆农业大学合作开展宽窄行栽培模式研究,这对小麦良种繁育具有积极意义。”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金丰源种业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交流,大力推广智能化农业和绿色农业,为种业振兴、农业强“芯”注入了强劲动力。公司不仅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推动种子行业规范化进步,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还成功打入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赵新昌)
来源:中新网新疆